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其应用技术
发布: 2011-1-20 10:01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中国电厂化学网 | 查看: 670次
元素分析是化学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火焰与石墨炉)、原子荧光光谱法、ICP发射光谱法等。这些方法都各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例 如:或是样品前处理复杂,需萃取、浓缩富集或抑制干扰;或是不能进行多组分或多元素同时测定,耗时费力;或是仪器的检测限或灵敏度达不到指标要求等。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技术是几乎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大多数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完善的元素分析法,因而被称为当代分析技术的重大发展。
ICP- MS的工作原理及其分析特性:在ICP-MS中,ICP作为质谱的高温离子源(7000K),样品在通道中进行蒸发、解离、原子化、电离等过程。离子通过样品锥接口和离子传输系统进入 高真空的MS部分,MS部分为四极快速扫描质谱仪,通过高速顺序扫描分离测定所有离子,扫描元素质量数范围从6到260,并通过高速双通道分离后的离子进 行检测,浓度线性动态范围达9个数量级从ppq到1000ppm直接测定。因此,与传统无机分析技术相比,ICP-MS技术提供了最低的检出限、最宽的动 态线性范围、干扰最少、分析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以及可提供精确的同位素信息等分析特性。ICP-MS的谱线简单,检测模式灵活多 样: (1)通过谱线的质荷之比进行定性分析;
(2)通过谱线全扫描测定所有元素的大致浓度范围,即半定量分析,不需要标准溶液,多数元素测定误差小于20%; (3)用标准溶液校正而进行定量分析,这是在日常分析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
(4)同位素比测定是ICP-MS的一个重要功能,可用于地质学、生物学及中医药学研究上的追踪来源的研究及同位素示踪。
ICP- MS发展简史及应用范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测试技术。它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ICP-MS的高温
(7000K)电离特性与四极杆质谱计的灵敏快速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可分析几乎地球上所有元素。ICP-MS技术的 分析能力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无机分析技术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石墨炉原子吸收进行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及同位素比值的准确测量等。还可以与其他
技术如HPLC、HPCE、GC联用进行元素的形态、分布特性等的分析。随着这项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半导体、医学、生物、冶金、石
油、核材料分析等领域。